您的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简报(第29期)
发布部门:法史网     发布时间:2017-06-02

 

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

 法律史  

   29  

2016515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编

                                                                                  

n     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近代法律史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1742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近代法律史论坛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正式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局部与全局:近代中国区域法制的时空演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王立民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李秀清教授、天津财经大学近代法研究中心侯欣一教授分别致辞。李秀清教授简要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的概况,代表中心师生欢迎各位学者的到来,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侯欣一教授高度评价了会议主办方和会议主题,表达了对会议的殷切期望。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分为四个主题。第一场讨论的主题为“政治变革与区域法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副研究员主持。山东师范大学张世慧讲师、宁波工程学院张天政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彭晓飞、常州工学院徐进讲师先后作主题发言。各主题发言人分别对辛亥革命后新司法环境下当事人诉求与审判厅抉择过程中的复杂面相、没收发还盛宣怀遗产案过程背后的时世变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营公用事业立法的过程与抗战时期陕西省的金融法制建设情况等作了深入的阐释。

第二场讨论的主题为“法律人的培养与修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研究所孙家红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副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龚汝富教授与陈灵海教授、赣南师范大学谢志民副教授、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刘国有副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第二分校沈伟讲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各主题发言人分别对围绕余绍宋日记展开的北京政府时期法界的交游网络与内外生态,民国时期江西地方司法机构家族化之危害、制度根源与整治困境,江西各县司法处司法官群体的学历与资历、任期与程期、籍贯与党籍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学教育领域的整顿事件,20世纪30年代上海律师的培养与制度设计上的局限,以及“攻法子”其人的考证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赖俊楠老师就陈灵海教授的文章进行了评论。

第三场讨论主题为“法律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法”,由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陈灵海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屈文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赵国辉副教授、河南工业大学李耀跃讲师、华中科技大学饶传平副教授、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东亚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培养博士生侯庆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姚尚贤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各主题发言人分别对《望厦条约》订立前后顾圣使团的翻译活动及其他外交活动,近代日本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缘起、建构与废止,晚清商办铁路抵制外资的制度构建与实效,各国宪法序言的内容、功能、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异同,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中的权力结构、法律观念和民商事法源,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收回史当中的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角逐等作了详细的阐发。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洪佳期副教授就赵国辉副教授的文章进行了评论。

第四场讨论主题为“区域法治的时空演进”,该场主题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相呼应,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近代史研究所胡永恒副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近代法研究中心侯欣一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饶传平副教授主持。第一部分由西南政法大学梁勇教授、中山大学李欣荣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银品、首都师范研究生余辉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他们分别就清末重庆两级审判、检察机构的建立过程及州县行政体制因此而发生的变革,晚清京师模范监狱构筑与人事及背后所体现的外来法理与本土实际的调适,曹赤烽案透射出的北京政府地方司法实践的困境,近代中日关系缩影的民国四年中日余干煤矿交涉案等进行了主题演讲。第二部分由西北政法大学刘全娥副教授等四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对1931年武汉水灾中由安民布告、治安训令和军法审判形成的治安治理措施体系,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期间的刑事司法中公开援用“六法全书”中的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现象、陕甘宁边区法制社会的构建活动、伪满洲国在日本控制下的法制殖民地化的特性等作了深刻的论述。最后一部分则由上海大学博士生张仰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杨舒然与硕士生陈艳晓分别就中共中央长期驻地上海的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动因、武汉对近代中国新闻法制发展的贡献、钱业习惯法的近代嬗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议最后,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了研讨会闭幕式,屈教授表达了对与会者的感谢之情,并表示自己在此次研讨会中受益良多,对于青年学子的踊跃参与感到高兴欣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副研究员代表下一届承办方致辞,他首先表达了对本届会议主办方、参会者的感谢,其次他就近代法律史论坛“如何开办得更好”这一议题抛向与会者,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侯欣一教授、李欣荣副教授、张仰亮博士、屈文生教授、饶传平副教授参与了随后的探讨。最后由屈文生教授宣布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n     学术讲座

张铁铁老师来校作“英美法律教育的比较与趋势”学术讲座

322晚,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助理教授张铁铁受邀于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作了题为“英美法律教育的比较与趋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法律史研究中心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于明副教授主持。

讲座中,张老师从其个人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讲起。张铁铁老师在北大读完法硕之后从事国际仲裁案件的工作,后来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LLM项目出国留学。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来到英国谢菲尔德任教。张老师结合自己留学与工作的经历指出,一定要把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将来的工作。能够一路从康奈尔大学留学到谢菲尔德任教,张铁铁也感慨机遇的难得与自己的幸运。

由于在英美都有求学或任教的背景,张铁铁为我们介绍了美国与英国法学教育的差异。张铁铁讲到,美国大学的法律教育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课堂任务较重,学业压力较大。美国的法学院相对独立,学费也高,但是图书馆等设备很齐全。与此相比,英国的法律教育实践性就低一些,学习氛围也相对比较宽松。但由于法学院不独立,图书馆基本和其他学院共享。但是在英国读法律学费相对会低一些。

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LLM的学业压力”、“如何提前适应美国的学习环境”等问题,张铁铁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作了耐心讲解。于明老师对讲座作了生动点评。

 

“法治是什么——基于历史的考察与省思”学术讲座在我校顺利举办

421晚,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荣誉所长、国内近代法研究泰斗李贵连老师应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之邀,在交谊楼第四会议室做了题为“法治是什么——基于历史的考察与省思”的讲座,参与此次讲座的还有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家红副研究员。本次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龚汝富教授主持。

李贵连老师首先围绕其在2013年出版的《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一书简要介绍了自己研究法治问题的缘起。从历史渊源来看,他在研究生期间即已对法治问题产生了兴趣;从内容来看,他认为书中所讲的法治在历史与当下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国内法学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曾围绕“法治还是人治”进行过激烈的讨论;从形式来看,本书原是讲课记录,大部分内容曾向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高年级本科生讲授过,后又经过加工润色而成。其次在讲述上述内容的过程中,李老师还就中国历史上“法治”一词的概念、法治的历史、法治形态的发展(从贵族法治到君主法治再到民主法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最后,李老师还谆谆教导在座的同学在做学问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即你想说什么,准备说什么。

随后李启成与孙家红二位老师分别进行发言。李启成老师主要围绕《法治是什么》一书谈了三点心得。第一,他认为为学要有宗旨,宗旨也就是对问题意识的一种回答;第二,他认为在宗旨的引导下,可以对某些具体问题有所推进、认识与启发,发现其背后的原理;第三,他强调概念化虽然是我们做学问的终极目标,但这并非是一件易事,他提醒我们提出新概念一定要慎重。孙家红老师则围绕讲座主题讲述了自己的法治之见,他梳理了法治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与流变,并对法律史的学术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法律史研究要遵循“在现实中反思历史,在历史中寻找现实”的宗旨,学术写作要有独立之精神与品格等。

在互动环节,《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肖崇俊编辑就新一期学报的专题的写作范围等问题与三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饶传平副教授、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刘国有副教授也参与了讨论。

本次讲座以对谈的形式,汇集三位近代法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仅授人以鱼,就法治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还授人以渔,不吝传授研究学问的宗旨与方法,让聆听者受益匪浅。

 

侯欣一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422晚,天津财经大学近现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侯欣一教授应邀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怎样才能办出好的法学教育:以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王立民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如何能办好法学教育的问题展开,侯教授以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例,剖析民国法学教育快速发展的三个重要原因:竞争和多元、办学规格的高度一致以及善待师生。首先,就竞争和多元方面,侯教授从民国时期法学院的投资主体、办学定位和宗旨、人才培养、学制、课程以及校训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次,侯教授强调虽然多元,但民国时期高等法学教育仍存在统一性,主要表现在重视权利之学民法的教育,重视理念养成的理论法教育以及致力于将规则教育和严谨务实的职业操守养成贯穿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最后,在技术层面上,侯教授认为善待师生是民国时期高等法学教育办学成功的关键。对老师投以礼遇之恩,打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并给予高规格的薪酬待遇,是老师得以专心科研、法学教育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当然,在老师获有体面待遇的同时,学生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侯教授以东吴法学院为例,大大称赞了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教学尤其是教师的薪酬和学生图书采买这一举动,也引得在场同学甚是羡慕。

    讲座结束之后,在场学生抓住机会向侯教授抛出问题,侯教授认真聆听并一一作出解答,师生之间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最后,王立民教授对讲座做了精要的总结,并对侯教授予以高度赞扬,称侯教授颇具“民国时期法律人”精神。

 

n     简讯

20172912时,我国著名法律史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王召棠先生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一岁。王召棠教授是我校法律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建者之一,见证了我校法律史学科近六十年的历史发展。

225日,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法学会主办的《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首发式暨法学期刊发展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王立民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法学期刊如何办出特色的发言。

38,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网上公示无异议,确定5篇博士学位论文和25篇硕士学位论文为2016年度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包括法律史专业王思杰的博士论文《希伯来圣经中的审判研究》(导师姓名:何勤华)和蒋辰的硕士论文《1860<印度刑法典>述评》(导师姓名:冷霞)。

39日,经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公示无异议,并经校党委常委会讨论,聘任我校34位老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王沛被聘为校聘教授,王捷被聘为副教授,王海军被聘为副研究员。

3月,《今日中国》推出《中国法治建设特刊》,推选出“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百位法学家”。我校五位教授入选,其中包括长期从事中国法律史学的教学和研究,积极推动儒学与法文化的研究与探索的陈鹏生教授、我校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王召棠教授、以及我校外国法制史学科的传承者与开拓者何勤华教授。

3254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创新课程暨“洪范学术论坛”第七十期——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何勤华教授《法律文明史》系列课程共九讲在法律文化研究院沈家本堂成功举办。

46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法制宣传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主办的《东方讲坛》演讲季“法学与法治国家的建构”在上海市档案馆报告厅顺利开讲。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何勤华教授应邀作了《“法治”的来龙去脉》的主题演讲,王立民教授应邀担任对话嘉宾。

419日,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董春华副研究员应邀在美国福德姆大学法学院作了题为“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责任实证研究”的报告。福德姆大学法学院还为董春华颁发了访问学者系列报告人证书。

420日,我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王立民教授应邀担任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主讲教师,为《中国法制史》示范培训班作了题为《中国古代法制诸问题研究》的讲课。

 

                                                                                                          

报:上海市教委科技处、上海市教委高教办

送:华东政法大学院办、党办、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各二级学院、研教院、学报编辑部、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孙晓鸣